月经的由来与生殖进化

2018-04-20 16:48:50

显示全部

月经的由来与生殖进化

什么是月经?

月经是女性每个月周期性的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正常女性从青春期大约

12~14

岁开始初潮,直到

50

岁左右绝经,每个月都会周期性的发生阴道流血。这种出血一般量不是很多,持续大约

3~7

天,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会有差别。期间有的还可能出现全身各种莫名其妙的不适症状(非特异性的不适),比如乏力、瞌睡、情绪波动、小腹胀痛等。有正常规律的月经,也是一个女性身体健康的标志。妊娠期间和哺乳期间,女性会暂停来月经。

为什么女人会来月经?

这和人类的繁殖密切相关。地球上的物种要繁衍生殖,都有各自的繁殖周期,包括细菌、病毒、单细胞生物等原始生物,他们的繁殖周期就相当于他们的细胞周期。而有的物种,繁殖就意味着死亡,它们的繁殖周期就等于它们的一生,比如知了、蝴蝶,大马哈鱼也是,植物界的水稻、小麦也属于这种类型。而更高等一些的生物,它们一生往往不止完成一次生殖,当它们发育到性成熟期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复生殖行为,如植物界的各种果树,动物界大家熟悉的就比较多了,多数鱼类、虾蟹,各种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都是如此。在雌性哺乳动物,从性成熟,具备生殖功能开始,到生殖功能衰退的这段时间里,卵巢周期性的出现排卵的现象,被叫做性周期。一个性周期就是从这一次排卵到下一次排卵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也有说法叫“动情周期”或者“发情周期”。事实上叫做“动情周期”或者“发情周期”更合理,因为并不是所有动物发情后都排卵,有的动物发情后未必排卵,比如家兔,如果发情期没有交配就不会排卵,必须有交配才能刺激排卵。

性周期的中,起主导变化的是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都会经历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黄体衰退——卵泡再发育的过程。在期间,周期性变化的并不止是卵巢,还包含有关生殖的其它神经、生理的变化。比如,子宫内膜会经历增生——分泌——脱落——再增生的周期过程,而在排卵前,动物会进入发情期,性欲旺盛,催生交配行为。成功受孕的雌性动物,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后,发育长大,子宫内膜就不会脱落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没有受孕,那么子宫内膜就会出现脱落,这个时候,在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就会出现阴道流血,而人类和这一部分灵长类动物的性周期刚好是一个月(

28

天左右),因此这种周期性出血的现象,就被叫做“月经”。也就是说,来月经,是人类排卵后,没有成功受孕的表现。

只有灵长类动物才会来“月经”吗?

如果死扣“月经”的“月”字,这个话题就没什么讨论价值了,因为

28

天一个性周期的物种并不多。那么是不是只有灵长类动物才会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呢?不是的,其它一些高等哺乳动物也会出现排卵后因为没有受孕而发生阴道流血的现象。不过这个话题在学术界据说是存在争议的。但是凭借个人经验,我至少知道有的狗狗是存在“来月经”的现象的。家里养过狗狗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狗狗在发情期没有交配,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不过爱干净的狗狗往往会舔得很干净,所有粗心的主人也未必发现。其他即使没有发生出血的现象,也可能有别的症状或者表现形式。比如,我的硕士课题是研究

SD

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SD

大鼠的动情周期大约在

4~7

天(和人类一样,并不是每只大鼠都有如此规律的周期),在解剖大鼠时发现,大鼠在动情期,子宫会增粗一倍以上,子宫管腔饱满,内充满液体,这大概就是大鼠“月经”的表现形式吧。用

SD

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时候,就是将大鼠的子宫内膜层缝合在大鼠腹膜上,种植如果成功,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种植部位长出一个囊肿,里面主要是一些清亮的液体,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大鼠“月经”的佐证。

灵长类动物,位居进化树的顶端,“月经”现象,究竟是进化选优的表现,还是一种生育退化的表现?

灵长类动物以及其它一些智慧相对较高的动物,会有相似的“月经”现象。而为什么一些低等的哺乳动物却不那么明显呢?物种的进化,经历了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低等的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到高等的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在不同的阶段,物种的繁殖方式也在不断进化。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这些都伴随着相应器官功能的升级和生殖方式的进化。

低等生物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抵抗力弱,如果繁殖力不足够强,是没有机会持续存在于这个自然界的。因此越是低等的生物,其繁殖能力越强。低等动物接受自然选择的方式,表现在出生后,成熟的个体直接面对恶劣环境的选择,包括环境致命、基因致命和机会淘汰(运气不好,被天敌吃掉),大批个体因为环境不适宜或者个体缺陷而被淘汰死亡,而幸存者凭借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又大量繁育了下一代。随着物种向高端进化,这种接受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被提前到了个体出生之前,在配子阶段(原始精子和卵子阶段)就发生了,因此出生的个体往往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多的个体将获得繁育机会,但是伴随着的是繁育数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食物链顶端的大型哺乳动物,一胎往往只能生育一到两个个体,如人类、大象、马等。另外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虽然一胎能生育数只,但是由于食物短缺或生存竞争等原因,它们的幼崽存活率并不高,比如狮子、老虎、猎豹等。而比较低端的哺乳动物,往往繁育数量较多,繁育周期也短,但是却频频成为各种肉食动物的午餐,比如老鼠。因此高等哺乳动物的繁殖能力,实际上是下降了的。

生殖的进化,到高等动物并不局限于生物学机能层面,还包括环境、心理、社会等多方因素的整合。

动物进化到高端的主要表现,是智力的提升,脑部功能的增强。而低等动物的繁殖能力非常明显地强于高等动物。物种实现种系繁衍的成功策略,主要有两个途径:要么数量致胜,要么质量致胜。低等动物的生殖体系,要比高等动物更强大、更稳定、更高效,并且更少地受到脑部功能的干扰和控制,因此而更独立。聪明的大脑,表现出对身体各个器官、系统更强的操控性和干扰性。最早的神经系统,只具备调节动物摄食、运动和生殖的能力,这些原始动物的生殖系统,独立运作,只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会非常高效地运作;随着物种的进化,逐渐出现了逃避、恐惧、喜悦等神经心理想象,高等哺乳动物还会有和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具备这些神经功能的物种,其生殖系统的运作,受环境因素的干扰越来越小,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高级中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人类表现得尤为突出。普通哺乳动物,会选择食物充沛,环境安全的环境进行繁殖,而人类对此的要求更高,还要心情愉悦。因此,女性的月经周期,很容易受到情绪、劳累、营养、生活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当在“生物

-

心理

-

社会”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女性的妊娠率才是最高的。高等动物的培养成本和成长周期也会显著高于低等动物。老鼠出生后,只要断奶了基本不在需要长辈操心,断奶之前也不需要母鼠培养什么生存技能,各种本能都是写进遗传物质被程序化了的;而家猫的幼崽要接受猫妈的各种捕猎技能训练,小黑猩猩则要跟妈妈一起生活

15

年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女性在“生物

-

心理

-

社会”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才具备更高的生育率,也符合良好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更有利于人类幼年阶段培养的规律。因而作者认为,人类从表面上看,繁殖能力是有显著下降,实际上是因为人类生殖的进化,整合了环境、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参与。

来源:郭大夫科普时间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关注该公众号

2018-04-20 16:48:50

与三甲名医零距离,试管婴儿远程问诊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试管和备孕难题2条新消息

免费咨询三甲医院专家

好孕帮医疗服务咨询

15600133024

为保护你的信息,对话将会加密,敬请放心垂询!

好孕帮助您更快好孕!

医学服务
15600133024

入群免费观看

二维码1
添加微信号,拉你进群 微信号:xiaoguwentangtang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

预约专家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成功会及时通知您

郑重承诺,信息保密

预约成功

好孕帮顾问会及时与您确认专家预约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提交后,将会有专业医助与你联系,请留意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