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新进展-HIFU (原创)

2017-11-07 15:54 发布

剖宫产 瘢痕妊娠(CSP)是指孕卵着床于 剖宫产 子宫瘢痕处的妊娠,属异位妊娠的一种。目前国内发生率为1:1221,占 剖宫产 史妇女的1.05%。由于 剖宫产 率升高、高效避孕率降低,现代诊断技术的提高 ,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近年来 CSP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期文献报道 CSP( 剖宫产 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数量明显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若诊断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可发生难以遏制的子宫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淮北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方红
临床表现:

l  瘢痕妊娠早期一般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

l  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其首发症状,占38.6%

l  其次是轻 -中度的 腹痛 ,占15.8%

诊断:

l  目前我们的诊断, 首选 的是超声,因为比较方便,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l  MRI作为超声的一个替代和补充

l  HCG没有特异性,我们诊断一般不主要靠它。因为瘢痕妊娠HCG的数值跟宫腔正常妊娠的数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l  诊断瘢痕妊娠,平均孕周在8周左右。

诊断中的超声检查:( 明确妊娠囊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及膀胱的关系 )

l  其典型表现就是宫腔内、颈管内空虚,未见妊娠囊;

l  妊娠囊着床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相当于前次 剖宫产 子宫切口部位);

l  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连续性中断,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至消失;

l  CDFI显示妊娠囊周边高速低阻血流信号。

超声切口妊娠.png

诊断 CSP-MRI表现:( 一般不是首选 )

MRI.png

上图MRI-T2序列中疤痕妊娠的表现,前壁下段疤痕处可见明显的高信号及中等信号孕囊样改变。
CSP临床分型

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主要有三种分型:

第一是国外学者2000年的定义,第一型,受精卵着床于瘢痕宫腔测,妊娠囊向宫腔方向生长;第二型,受精卵着床于瘢痕处深肌层,妊娠囊向膀胱、腹腔内方向生长。

第二个分型就是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提出分为3型。Ⅰ型:瘢痕处宫腔内孕囊存活型;Ⅱ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Ⅲ型:包块型或者类滋养细胞疾病型。

第三个分型: 2016年8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做了共识:我们之后临床工作都采用这样的分型,一共3型。Ⅰ型和Ⅱ型孕囊着床部位都是在妊娠囊部分着床于子宫瘢痕处,部分或者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少数达宫底或者宫腔,妊娠囊明显变小,拉长,下端呈锐角。唯一不同的就是Ⅰ型妊娠囊与膀胱间隙的子宫肌层厚度是>3个毫米,Ⅱ型是≤3个毫米。Ⅲ型就是妊娠囊完全着床于子宫瘢痕肌层,并向膀胱外,向外突,妊娠囊在宫腔和宫颈管内是看不见的,显得比较空虚。妊娠囊与膀胱间隙的子宫肌层变得非常薄,甚至缺失,厚度一般是≤3个毫米。Ⅲ型还有一个特殊类型,就是包块型,包块型主要见于用药之后,比如超声介入,胎囊内注入MTX来形成包块型。
CSP的治疗

近期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远期关注生育能力保护
诊治原则:
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减少并发症。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 UAE)+清宫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HIFU)+清宫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保守治疗,如米非司酮、甲氨喋呤、 天花 粉等药物杀死胚胎组织。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 Ⅰ型和Ⅱ型的, 在 B超引导下进行清宫术,或者联合先期药物及介入治疗后在宫腔镜下清除胚胎组织; 不愿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失败的,可行腹腔镜或开腹病灶切除术;出血迅猛或病变严重者,需切除子宫,挽救生命。

介入治疗
UAE 在 CSP疗效评价中和HIFU效果相当 ,缺点在于,对年轻,未育的女性,有生育要求的,对卵巢功能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高强度聚焦超声 ( HIFU)治疗
主要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 CSP。高强度聚焦超声产生的65~100℃的温度,可以 灭活胚芽、破坏直径不超过 2mm的小血管 ,特别是孕囊与子宫前壁小血管,减少后续清宫术中、术后出血。故对于病情稳定的 CSP患者,可以先使用HIFU对瘢痕妊娠进行治疗,再进行清宫 ,可以有效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清宫术中大出血的机会。


上一篇: 子宫瘢痕憩室 (转载)

下一篇: 瘢痕憩室,怎么治疗? (转载)

医生其他文章

好孕帮医疗服务咨询

13121369230

为保护你的信息,对话将会加密,敬请放心垂询!

好孕帮助您更快好孕!

医学服务
13121369230

入群免费观看

二维码1
添加微信号,拉你进群 微信号:xiaoguwentangtang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

预约专家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成功会及时通知您

郑重承诺,信息保密

预约成功

好孕帮顾问会及时与您确认专家预约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提交后,将会有专业医助与你联系,请留意来电。